泽为什么叫“兑”
宗诚医药
2020-10-19
| 转藏
大
中
小
展开全文
我们主要研究“兑为泽”的自然说。哪么“泽”是什么呢?以下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:兑: 《乾坤谱》插图 如右图:是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编辑室”出版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的解释 以上在解释“兑”的自然意义“兑为泽'时,均解释为“沼泽”。这种解释从来就没有人质疑过,实际上也确实没有什么理由和根据来怀疑这种解释。但今天立体易学理论的发现,可以让我们完全抛弃和彻底纠正这种错误的解释。 (二)、正确的解释:兑为泽,泽为云 《乾坤谱》插图理由一:从八卦的立体结构,来确定“兑”的空间位置 从以上八卦空间关系,可以看到“兑”的自然位置在天之下,山水之上。而“泽”的本意是“聚水的地方”。聚水的地方有海、湖、江、河、沼泽、井、潭、云、雾等。这些“聚水的地方”唯有“云”的自然位置处于天之下,山之上。所以八卦中的“泽”对应的自然之象应该是“云”。不可解释为“沼泽”。 理由二、从八象动静对应关系可以判定泽应代表云 《乾坤谱》插图八象即八卦所对应的物象,远天象和深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很密切,最密切的为余下的六象,即近天象风火泽和浅地象雷水山。 近天象风火泽三象中,只有火象的日和泽象的云二象最直观, 而风不可见,但正是有了风的动力作用,推动着泽云运行,造成了阴天(泽)和晴天(火)的交替变换。两个静象(可见的实象)在一个动象(不可见的虚像)的作用下周而复始的运转。 浅地象雷水山三象中,只有水象的海和山象的陆二象最直观,而雷代表震动。既地壳的运动,动力本身是不可见的,只有动力作用其它物体上,使物体变形或发生位移,我们才能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,正是有了雷所代表的地壳运动作用,推动着海陆的变迁,同样是两个静象海、陆(可见的实象)在一个动象地动(不可见的虚像)的作用下周而复始的运转。 (注:这里所说的动,是相对的。既日动本不是风推的,而是风推云来遮住日,日不见了,象征日去了。风吹云去日重现,象征日又来。) 易经八卦就是用这八象精彩的描述出天地变幻。 理由三、易中自有云雨在 “《彖》曰: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,乃统天。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”这里谈到“云行雨施”。其实我们抬头看看天,天象最大的变化就是阴于晴,晴者明为离火。阴者暗为云。泽不是云还能是什么呢?沼泽是不会在上空的位置的。倘若泽不代表云,哪么对天地万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“云”却不在八卦之内,是不可理解的,也说不通。 理由四、地水重复不合理 倘若泽代表沼泽,沼泽中有什么要代表的呢?沼泽中只有草木和水。如果代表草木则艮山中已有草木,如果代表水则坎水中已有水。无论代表沼泽的何种意义,都与艮坎重复而失去八卦各自的独立意义。所以泽绝不可解释为地象,而应归属于天象的云气。 理由五、从卦型上分析 除了乾上 、坤下 两卦最好理解外。兑、离、巽三卦属于三阴卦。为阴类。应居同一层面上。震、坎、艮属于三阳卦。为阳类。应居同一层面上。而沼泽位于震、坎、艮三阳类所在的层面上。怎么可能将兑 放在这个层面上呢。所以泽绝不可解释为沼泽。必须归属于天象的云气。 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,我们可以继续利用这个理论和思路,去正确解读“震为雷”中的“雷”字的自然属性,既“雷”应该指地动、地震、地壳运动、大陆漂移现象。之所以古人取“震为雷”,是因为人们最直观的、最经常遇到的震动,来源于雷声的缘故。
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、诱导购买等信息,谨防诈骗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一键举报。
转藏
分享
QQ空间
QQ好友
新浪微博
微信
献花(0)
+1
来自:
宗诚医药
>
《待分类》
举报/认领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