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是可以变成氢气的

水是可以变成氢气的

但是水产生氢气,不仅只有电解一种方法。还可以往水里加活泼金属,比如钾、钠。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,南阳的那个车,其实用的就是水里加活泼金属的方法。这种方法,在我们看到的叉车上也经常使用。但是活泼金属毕竟有限,而且有更重要的价值,拿来制氢用在汽车上真的划算吗?况且产生的氢氧化钠要是泄露了,岂不是更加严重的污染?

我看到很多人在网上为南阳事件辩护,说大家被媒体误导了,其实是活泼金属制氢。那又怎么样呢?这样制氢用来当汽车燃料,难道不是得不偿失?

我们要发展氢能源,但不能投机取巧地发展。目前全球主流的制氢方法,主要是煤气化制氢、电解水制氢、光催化制氢、天然气重整制氢、其他可再生能源制氢、生物制氢这么几种。据我了解,我国在煤气化制氢和电解水制氢领域有技术优势,也有基础优势。其他领域,西相比于日、德、美等国家则还差距明显。

我还看到有一种说法,我国有大量化工厂,产生很多氢气,也是氢能源的来源之一。这是很可笑的。根据基本的化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,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:一国或一部门的化工系统最高效率(效用)的点,肯定会实现像氢气的基础化学品的基本均衡。什么意思?工业过程产生的氢基本上刚刚好满足工业用所需要的氢,这样这个化工系统所能达到的效率是最高的。如果工业产生大量富余的氢,市场一定会自发地产生很多利用氢气做原材料的企业来消化它们。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化学工业,工业氢均衡早就实现了,那些尾气氢量再大也绝大多数都是再次循环进入工业系统,而不是作为能源。

我们应该做的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,尤其是生物制氢、光催化制氢这些前沿领域和未来领域,要真正沉下心去研究探索。

我们应该做的事,虚心地向日本、德国这些氢能源研究、开发、应用都走在我们前列的国家学习,尤其是日本,他们用三四十年换来的技术积累,我们要承认,不是我们几个月几年就可以追赶上的。中国的优势依然是市场,而不是技术创新。以市场换技术,依然是未来重要的途径。

氢气是很危险的,易燃易爆,不论是生产还是运输、储存、使用,这个风险都是存在的。而且环节越多,应用的人越多,风险也就越大。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治理和管理能力,提高品质控制水平。

做好技术研发,提高安管能力。这是我国走向氢能源的不二法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阅读